Print Friendly, PDF & Email

相对于退而不休的林吉祥、喋喋不休的马哈迪,第五任首相阿都拉在卸任后保持低调,鲜少介入国事,甚称“退役模范”。最近四处物色国席上阵的女婿凯里,亲口提起岳父患上失智症,让阿都拉久违的名字与身影,再度回到公众视线。

提起阿都拉,很多人会认为他不过是个“过渡首相”。若非安华在1998年与马哈迪决裂而遭罢黜下野,这个表现平平的“好好先生”,不太可能是首相接班人。当时马哈迪甚至为自己的接班人安排好了接班人(纳吉),阿都拉能走多远,可想而知。

阿都拉五年六个月的首相任期,说长不长说短不短。阿都拉并非“精明”型领袖,发言时甚至常常无法拼凑完整句子,让新闻从业员自行诠释,时而引惹“错误解读”的麻烦。阿都拉也没有前瞻的宏愿,仿佛没有非实现不可的理念或议程,自然就没有坚持到底的魄力。

然而,不管是局势所趋,抑或良心驱动,还是镇压不果,言论自由空间确在阿都拉任相期间局部开放,为2008年3月8日的“政治海啸”埋下伏笔。国会2/3多数优势遭否决、连失五州政权那一夜,阿都拉坦然接受人民裁决,而非以暴力推翻票箱结果,让在野党团、公民社会在晚后的十年,蓬勃发展。

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,惟对于当时刚刚走出马哈迪22年专政时代的马来西亚而言,十分可贵。阿都拉掌政期间,报馆仍然收到警告信、未经审讯无限期扣留的《内安法令》依然派上用场,甚至上演不少镇暴队武力驱散示威者的画面。

只是,阿都拉甫上台时有意无意地与马哈迪切割,还是让他赢得些许民意。可惜的是,2004年大选掌握逾90%国席后,阿都拉没有挟著民意优势引领巫统,反受制于党内种族主义的喧嚣、重返威权统治的呼声,最终在2008年大选后失势。

非能言善道领袖

对比当下,第九任首相依斯迈沙比里与阿都拉或有些许相似之处。很明显,依斯迈沙比里不是能言善道的领袖,在慕尤丁下台之前没人看好他能上位,即使他上台之后,相信他是过渡首相的人乃是多数。在众人眼中,他身上的名牌衣裳,要比其立场理念还鲜明。他领导的政府一方面承诺尊重媒体自由,一方面将媒体人提控上庭,像极了当年要听真话却惩罚报馆的阿都拉。

如今,依斯迈沙比里需要决定自己是不是要与纳吉切割。若一方面摆出自己不干预司法,让盗贼面对法律制裁,一方面却抱持双重标准,给囚犯迥异的待遇;一方面顺应朝野实力均衡局势推动制度改革,一方面却不断满足巫统领袖的无理索求,包括冒水灾风险进行选举,他很可能就落得像阿都拉的下场——纵使对马来西亚政治民主化有功,却没能逮住历史契机将之进行到底。依斯迈沙比里必须问自己:如果能够做到大破大立,为何满足于修修补补?

实际上,依斯迈沙比里如今已站在阿都拉肩膀上,理应看得更远。若果断与巫统官司派切割,还能让巫统以洗心革面的形象,把争取支持的对象,扩大到中间选民,在纳吉、扎希之后自我标榜为“巫统改革之父”,让人民鸡皮疙瘩三分钟。

即使失败,以当前政治版图的分布,依斯迈沙比里也未必立马走入绝境——慕尤丁遭巫统开除后,还是成功染指首相一职,即便是短暂的17个月。离开巫统近四分一世纪,安华虽无缘登上最高权位,却到底还是国际社会敬重的政治领袖,其地位与影响力不亚于其他马来西亚首相。依斯迈沙比里当然不是安华,甚至可能不及慕尤丁,却还是不妨想想——失败未必是绝路,更何况,万一成功呢?

说真的,依斯迈沙比里当前需要思考的,不是自己能否掌权二十年,而是二十年后马来西亚人民会如何记得他。如果他让自己给巫统绑死,再让巫统与纳吉绑在一起,我们就只能对一个自甘耗尽运气的人说:“祝你好运”了。

*此文刊登於《东方日报》(2022年9月23日):https://www.orientaldaily.com.my/news/mingjia/2022/09/23/514059

Facebook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