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前的现实是,在“领先者当选”(First Past The Post)选制下,希盟无法单靠华裔选票,在一些马来人占多的选区突围。若希盟执意竞选,后果很可能是希盟与国盟两败俱伤,让国阵(尤其巫统)笑到最后。换句话说,第15届全国大选或复制马六甲与柔佛州选结果,让巫统重掌三分二多数优势。
如果巫统重返绝对主导地位,我们就不要妄想巫统领袖像当前这样,与在野党签署协议,首相面对倒台压力时,还勉强落实三分熟的改革议程。换句话说,希盟未必要与土著团结党结盟、推出共同纲领,但在选举策略上可以考虑“一对一对抗国阵”的协议,顺便换取“国盟不搅局”的条件,提高自己在灰区的胜算。
只是,在此合作模式下,希盟与土团党如果成功否决国阵三分二多数优势,甚至进一步促成“悬峙议会”,接下来比较可能的局面是,土团党主导的国盟挟着自己赢得的议席,与国阵谈判,筹组类似当下毫无方向、互扯后腿、摇摇欲坠的联合政府。因为相较于民主行动党、人民公正党的安华,国盟在政治理念上,更倾向巫统。甚至可以这么说,巫统、土团党与伊斯兰党之间也许已达成某种共识或默契,以“马来人、穆斯林”之名,防堵行动党重返布城。
问题是,希盟要不要成全土团党?
在“一对一对垒国阵”的模式中,希盟与土团党互惠互利的是——提高各自议席数目,与此同时不让马来西亚回到“一党独大”的局面;惟在此模式中,土团党受惠更大,因为只要掌握可观议席数目,这个从巫统分裂出来的政党就不会在第15届大选后泡沫化,然后再以手上的筹码,部署下一轮博弈。
更何况,土团党面对支持者时没有“原则”的包袱,理念上与巫统没太大分歧,其“反盗贼”论述,更多时候只是针对纳吉与阿末扎希。假设几番拉扯后,土团党与巫统“官职”派系真的成功把纳吉、阿末扎希挤出局,土团党最后重返巫统怀抱,也非不可能之事。届时,虽然派系林立,但巫统总算坐稳老大宝座,统领江山。
此考量或将希盟推往另一个方向——在第15届大选中不惜与土团党全面开打,即便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,因为希盟或许相信自己具备浴火重生的能力,在土团党灭顶后,吸纳“反国阵”的马来选票。
然而,政局演变之快、变数之多,已不能以昔日局势推测。当下政党如雨后春笋,一方面看似碎片化,另一方面也潜藏无限可能。例如:MUDA的崛起,在观感上就抢走了公正党在自由派马来人群体中的号召力。而倘若希盟过度依赖行动党基本盘(不管是议席或选票),则难免印证政敌制造的“华人主导”印象,争取马来选民支持的努力,恐怕就要难上加难了。
无论如何,希盟必需做好短期与长期的规划,以应对时局的演变。短期而言,争取否决国阵多数优势,制造一个让巫统无法一手遮天的局面、更平等的竞争规则,在野党团才有更大的存活空间。长期而言,希盟必须勾勒清晰的斗争方向,积极耕耘基层,重建群众对自己的信任,放眼在未来五年、十年甚至二十年,重返布城。
*此文刊登於《亚洲电视新闻》(2022年6月16日):https://atvnewsonline.com/column/107686/
Facebook Comments